“斑斑”大讲堂!
俗话说,一白遮三丑,一斑毁所有。
为了美白抗衰,诸多小姐妹各种奢侈天价或者网上吹得天花乱坠的护肤品往脸贴,甚至把自己皮肤折腾成敏感皮,真是可惜。当然,爱美是一件好事,值得肯定,但是方法不对,努力白费,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才是最重要的!
一、什么是色斑!
通俗来说,色斑就是肉眼看起来“皮肤局限性颜色加深的斑点或斑片”。
从皮肤病理上来说,造成“皮肤局限性颜色加深”的本质是——皮肤表皮/真皮中黑素颗粒的聚集增加,或黑素细胞的增加。遗传和环境因素(紫外线、内分泌等)都是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。
二、色斑的分类!
位于表皮的斑:雀斑、咖啡斑、日光性黑子(俗称“晒斑”)、脂溢性角化(俗称“老年斑”)等;
位于真皮层的斑:太田痣、获得性太田痣,伊藤痣等
既有表皮又有真皮的混合性斑:常见的有黄褐斑,以及炎症后色素沉着(PIH)。
雀斑(Freckles)
病理:表皮色素颗粒的聚集增加。
我们先说常见的雀斑,发病与遗传相关。多在幼年时,5岁左右出现,青春期前后最明显,表现为以鼻子为中心对称性分布的点状褐色斑疹,日晒可诱发和加重皮损。
咖啡斑
表皮内黑素颗粒增多、黑素细胞数目增多 。
咖啡斑的发生与遗传相关,可在出生时出现,也可在出生后稍后出现,斑片状,呈咖啡和牛奶混合色,故又称牛奶咖啡斑。呈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状,边界清楚,表面光滑,不隆起或凹陷于皮肤。与日晒、季节无关,无自愈倾向。
日光性黑子
表皮黑素增多以及基底层黑素细胞增多。
俗称“晒斑”,好发于曝光部位,为点状褐色或黑色斑疹或斑片,皮疹有点类似于雀斑,但分布与雀斑不同。
脂溢性角化
“老年斑”,但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,我们临床中发现很多不防晒中青年都有“老年斑”。
这种斑好发于颜面、手背、胸、背等曝光部位,初起为淡黄色或浅褐色的扁平丘疹,形状大小不一,有缓慢扩大的倾向,颜色也有逐渐加深的趋势,缓慢增大,变厚,数目增多,颜色变深,呈褐色,甚至黑色丘疹或斑块。
获得性太田痣
真皮黑素细胞增多导致的真皮斑。
这是亚洲人特有的色斑 ,它也叫“颧部褐青色斑”。常常在15岁到20岁后才出现,表现为颧部青灰色或灰褐色的点状斑点,部分可以融合,颧骨突出部下眼睑鼻根部鼻翼太阳穴前额外侧通常有2个部位以上,多数对称,也有少数是单侧性的。
太田痣
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的真皮斑。
往往出生时即有,好发于面部三叉神经分布皮肤区域,表现为单侧眼周青蓝色斑点或斑片,往往单侧分布,偶为双侧性,约三分之二的患者同侧巩膜蓝染。
黄褐斑
表皮黑素细胞活性增加,皮肤全层(真表皮)黑素颗粒增多聚集,但黑素细胞数量没有增多。
主要表现是面部皮肤出现大小、形状不一的片状色素斑。 常见于中青年女性,发病可能与遗传、紫外线照射、妊娠、口服避孕药物、屏障受损等有关。颜色多为淡褐色、黄褐色,一般是对称地分布在眼周围附近、额部、颧颊部、鼻旁和口唇周围,呈蝴蝶形,边界清楚 。
三、淡斑成分!
市面上的美白淡斑产品林林总总,但究其功效,无外乎是通过减少黑素的生成,抑制黑素的转运,或者促进含黑素颗粒的角质细胞的脱落来发挥作用的。
根据作用机理,产品中的美白淡斑成分可分为三大类:
1、加速黑色素细胞代谢
当富含黑色素的角质细胞,更新分化到表皮最外层,即“角质层”,此时我们可以通过果酸、水杨酸来实现浅层剥脱,促进含有黑色素细胞的更新和脱落,从而发挥美白作用。
由此看来,含有功效性美白成分的护肤品,从原理上来说(暂且不管透皮吸收如何)确实能发挥一定美白功效。但是,具体祛斑作用如何呢?我们可以这么对比着来看:美白淡斑产品:只能减少黑素合成(工厂加工)及转运(发货邮寄);色斑形成:和黑素(存货泛滥)或黑素细胞的聚集(工厂)增多有关。
2、减少黑色素合成
酪氨酸酶是黑素细胞合成黑色素的限速酶,因此抑制酪氨酸酶就能有效减少黑色素的生成从而发挥美白功效,比如:酚类制剂(氢醌);氢醌的衍生兄弟(熊果苷);曲酸;氨甲环酸;壬二酸等。
3、抑制黑色素的转运
黑色素在黑素细胞合成后,需要转运到表皮层的角质细胞,“好心”地给角质细胞戴上“黑素帽子”,因此皮肤才有了深浅不同颜色。因此抑制这个转运的过程,就可以发挥美白功效。比如:烟酰胺。
以上“斑斑大讲堂”挑选了相对典型的色斑案例,对不同色斑进行了“分斑而论”,但其实它们并不是孤立的存在。斑与斑常常是朋友,我们面部可以同时存在多种类型的色斑,让诊断和治疗变得更具有挑战性。
大家长了色斑不要怕,首先做好严格防晒,其次不要过度寄希望于美白淡斑产品,在正规皮肤医美医生指导下,运用光电手段祛斑效果更香呢!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本站立场,若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m.360xys.com/gl/15685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