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贪心,植发可不是越密越好
脱发,是很多人的“噩梦”。
经常关注我的发友可能知道:生姜擦头皮越擦越脱,黑芝麻不生发也不黑发,何首乌更是不能轻易触碰......在治脱这条路上大家踩了太多的坑。
但脱发就只能被动接受吗?不,作为现阶段治疗脱发的最后一根稻草,植发手术已经成功出圈,走入人们的生活。不过,在植发前很多发友却容易存在“报复性”植发的心理,通俗来说就是希望医生在脱发区种植的越多越好,越密越好,但实际上关于植发密度的计算并非那么简单。
01
植发密度不严谨产生的影响
1
1
分布不均匀·影响效果
植发种植的密度是要根据脱发区周围原生发来进行决定的,与原生发保持相似的密度则呈现的效果会颇为自然美观,比如脱发面积过大,在后枕部毛囊资源有限的前提下,强行将过多的毛囊移植到脱发区,以达到种植区浓密,就可能会造成植发部位不均匀,植发方向不自然的情况存在;同样,如果局部毛发过于浓密,部分较为稀疏,就会存在明显的过渡区,显得杂乱不堪。
2
浪费资源·不利于生长
头发的总体积决定了视觉效果,头发直径越大,总体积也就越大,所以毛发直径比较粗的话,再将种植密度提高,就会导致种植部位毛囊间距过短,过于拥挤,这并不利于毛囊的健康生长,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毛囊供体资源,而且会导致成活率下降。
02
植发密度的分布
在实际的植发手术中,医生会根据脱发部位以及周围原生发形态来决定密度的分布,以种植发际线为例(其它部位道理相同),我们知道发际线并不是均匀的分布在一条直线上,而是由外到里,从稀到密进行层次过渡,因此在种植时,一般会把发际线分为3个区域分层种植,以此来到达美观度与自然度的提升。
1
边缘区
作为发际线的最边缘,这里的毛发密度比较低,密度分布在50/cm2左右,需要挑选直径偏小的单根毛囊,当然如果有绒发资源的话也可以考虑使用绒发。
2
中间区
衔接原生发和边缘区的区域,毛发密度偏高,需要有浓密感和递进的层次感,密度可以在55/cm2左右,选择直径较粗的多根毛囊种植较好。
3
过渡区
即种植的头发和原生发过渡的区域,这里的发量不仅要看起来浓密,还要避免种植发与周围的头发出现断层的情况,这样才能融合的自然;密度也是3个区域中最高的,在55—60/cm2左右,看起来也就比较接近原生发际线的密度。
其实通过上面分析不难看出,种植密度的把控是否合理,会直接影响到术后整体的效果,所以在选择植发机构和种植医生时不仅要考虑到技术专业性,还需要考虑到其是否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念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本站立场,若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m.360xys.com/gl/1271030.html